免费注册 帮助
 
 
  1949年05月12日 Thursday   
 港口公告:营口港:公布董事会公告
港口新闻
港口特色
港口建设
相关公司
港口动态

      港股市值

      热点排行
1. 多方力量助“涨”铁矿...
2. 上海港首次在季度统计...
3. 营口港:发展步步赶在...
4. 第三代港口的典范:鹿...
5. 宁波港集装箱腹地拓展...
 港行分析  
  中国制造业订单开始向印度转移  
    

零部件调查篇

  以前,印度配套工厂的一些业务人员都是求着我们,现在跟我谈话口气都变粗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顾春峰有些无奈地说。

顾春峰是华纳圣龙(宁波)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他向记者坦陈,目前公司在出口南非的一些汽车零部件业务上,正在与印度兄弟工厂博弈。在螺丝等低端汽车配件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的价格优势。身处一线的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印度的竞争压力。

实际上,当国内多数人认为印度汽车制造业不足为患的时候,印度企业低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威胁悄然逼近。

配套转移

欧美等国家的零部件采购商开始对印度配套业产生信任了。顾春峰说。华纳圣龙(宁波)公司是美国博格华纳集团(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在中国开设的子公司,其竞争对手是该集团在印度的子公司。此前印度公司的业务是跟着中国公司学,但随着印度工厂在制造、技术、成本控制力等方面也在逐步提升,来自欧美的订单开始向他们倾斜了

我们最近在印度刚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塑料油箱配件。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亚普看中印度汽车塑料油箱系统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很显然,中国作为低成本零部件采购国的优势正面临挑战,尤其是印度汽车配套市场,正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制造商。

200710月,本田对外宣布,为付诸实施东南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并且本田在印度的工厂累积产能达到30万辆,本田将利用低关税政策在印度采购发动机零部件。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去年底也宣布说,两年内要把在印度零部件采购额从7600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

国际零部件集团麦格纳也在考虑从印度采购零部件。未来10年,印度而非中国将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麦格纳集团总裁马克·霍根认为,印度原材料充足,特别是高质量钢材。同时,印度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有竞争力,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制造业月均人工成本为250美元至350美元左右,而印度制造业如汽车零部件工人月薪仅60美元至70美元。

印度崛起

随着大量零部件采购商的目光逐渐转向印度,其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出口业务也在与日俱增。

近几年,印度汽车零部件出口额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印度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仅为578亿美元,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14亿美元。例如,在过去5年中,仅美国从印度采购的汽车零部件就从179亿美元增至46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8%)。

注重开发和创新,也是印度零部件生产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根据用户提出的产品改进要求促使制造公司改变设计思路,采用最先进的工艺加工自主锻造的产品,使公司的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行业利好的发展局面,更刺激了印度本土零部件企业对外扩张。印度本土最大的汽车电池制造商,Minda工业有限公司(MIL)在2006财年至2007财年的销售额增长了4422%,净销售收入达到3866亿卢比(约4315亿元人民币)。在2005财年至2006财年,该公司的净收益仅为26805亿卢比。目前,Minda公司的下一步计划是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并摩拳擦掌,准备抢占东南亚市场。

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ACMA)透露消息说,在2012年之前,印度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收益将以15%的年增长率增长。至2015年,这一市场的潜在交易额将高达400亿至450亿美元,其中出口所占比重将达50%。

中国制造业面临压力

汽车零部件分高中低三个层次,目前国内在高端汽车零部件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中端零部件在最近几年开始有所发展。但低端制造如电池、轮胎、门板、小电机等方面,出口额的确受到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挤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陈光祖说。

就中国和印度而言,印度在劳工成本低、语言及具备软件背景人才方面拥有许多优势,的确是许多零部件配套商转移设厂的理想地点。顾春峰也表示,印度的钢铁等产业发展较好,在行政管理等方面也更欧美化,更易于国际采购商接受。

虽然目前只有部分国际采购商向印度转移订单的迹象,但趋势值得我们注意。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分析,印度在5年内还不足以形成对中国的威胁,但国际采购商在技术含量相同的基础上,更注重价格和成本,高速发展的印度零部件产业也会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巨大的压力。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各大OEM厂商来说,将工厂外移或将业务外包已是必要的营运策略。中国沿海城市的制造业也开始向内地转移,这是一种内部吸收成本增长的方式。陈光祖说,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硬件条件,与印度本土环境差不多,零部件向内陆地区的转移,是中低端零部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国内零部件企业也应从内部吸收增高成本,加强管理,扩大规模,减少物流运输等环节的成本。要考虑物流与区域等综合因素,而不是简单依靠低成本和低劳动力。顾春峰急切地说。

顺航 编辑  2008-04-15
相关评论
1. 任何传播媒体转载、摘编本网站文章,务必注明出处。否则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2. 本栏目文章资料仅供行业人士参考分析之用。
发表评论
  昵称: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业务 | 加盟代理 | 网站声明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资质荣誉 |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86-411-82804681 82817405
投诉电话:800 8909967-865  86-411-82804681-865
 
国际海运网 ©版权所有2003-2008 TeloonSoft Strate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证030237      点此查看备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