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标题: 聚焦港口风云人物-于汝民
内容:

      天津港集团总裁——于汝民

  1949年生于天津,1968年初中毕业之后分配到天津港,从最基层也是最艰苦的岗位——装卸工人做起。做了半年装卸工,他转做了起重机司机,一直干到1972年,于汝民到上海海运学院读书,1975年毕业又回到港务局做技术员,后来是科长,机务的副经理、经理,1986年于汝民被提升为局长助理,分管天津港务局的生产、安全工作。2002年6月起任天津港务局局长、2004年6月天津港务局转制后任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面对当时港口货源不足、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他首先提出面向市场自主开发货源的思路。为开发煤炭货源,他多次奔走于货主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担任高校兼职教授的于汝民,被业界称为学者型的企业家。将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有效结合是于汝民的优势,在“找煤”的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货主虽然同意将煤拉到天津港来,但当时天津港却没有合适的装卸设备。为此,于汝民组织技术攻关,在很短时间内研究出了用装卸桥装卸煤炭的新工艺,解决了天津港接卸大吨位煤炭船舶的技术。后来在铁矿石的货源问题上,天津港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港发生过一场争论:天津港务局本部“从政”还是“从企”。于汝民支持后一种观点。他注意到,在他们研究港口怎么发展的同时,交通部已经在进行政企分开的改革,主管港口政府职能的海事局分出之后,留在交通部的政府职能只剩下规划、公安以及环保。2004年,“天津港务局”蜕变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并没有引起天津港既定策略的变化,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于汝民果断的突破“以淤泥质海滩为基础的天津港是不可能建成深水港”的传统思维模式,提出了天津港向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战略。

  于汝民以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设计,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战略家”。在为天津港工作的38年中,于汝民见证了天津港发展的每一步。随着中国最大的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获批,于汝民又一次带领着天津港2万多名员工迈向一个新的目标,即建设国际化的一流大港。在于汝民看来,东疆港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建成国际通行的自由港,这只是天津港国际化战略中的一步,与此同时,天津港正在从多方面与外国优秀的同行联手,于汝民形象地称之为“乘世界上最大的船出海”。

发布时间: 2007-02-13 12: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