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具有极强的宏观经济洞察力与管理能力的企业家。随着洋山一期的顺利开港、二期码头的竣工实现了上港集团的深水港战略一期目标。上海洋山深水港带动了长江流域、亚太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初步扩张态势,对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2006年货物吞吐量高达5.37亿吨,继续雄踞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2100万标准箱,形成了中国大陆最具国际化程度的第一大港。
    独具企业家果断的决策力、大胆的创新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广泛的合作力。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创造性地提出了上海港发展的三大战略: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国际战略。完成上海港的股份制改造和整体上市;开拓洋山港形成一个崭新的规模化、现代化集装箱港区,使之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的助推器,大大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依托长三角经济腹地的强有力支撑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推动跨区域港口合作的“长江战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形成了合作共赢态势。
    上海港硬件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港口服务功能与国际接轨,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坚持“多安置一名职工也是贡献”的理念,对职工关怀备至,具有个人领导魅力。鉴于其大兼并、大资产、大吞吐量的大手笔运作,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港中龙”。

    厦门港“台海型”战略的军师。一位集政治上的成熟与经济上的敏感于一体的企业家。面对厦门港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的边缘,腹地相对狭小,经济总量有限的不利地位,紧紧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机遇,走出一条厦门港的“台海特色”的道路。
    2006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78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400万标箱。一方面大力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优势,利用厦门象屿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实行“区港联动”,拓宽我国东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出海战略通道,增强厦门的辐射能力,为福建、粤东北、赣东南及浙南等广大腹地的对外贸易提供便利、低成本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充分把握位处台湾海峡的区位优势,作为海峡西岸唯一的深水大港和大陆首批两岸试点直航港口之一,瞄准高雄自由贸易港区,争取更加开放的政策,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作为与我国台湾省隔海相望的台海枢纽港,加强与台湾的沟通、交流,为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作好准备,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强做大主业,服务海峡西岸,走向世界。”曾英国以一位目光深邃的思想家规划了厦门港下一步的发展战略。2006年进行了港区整合,使得厦门港的岸线资源大大增加,为厦门港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给厦门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厦门港从干线港变为枢纽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鉴于其为厦门港认真把脉、定位正确,大胆尝试,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台海战略”的思想家。

    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曲径通幽、善于实施差异化发展的企业家。南京港地处内河,受长三角沿海港口制约,要成为亿吨大港尤如行于蜀道之难。压力成就动力,时势造就机遇,作为江苏省唯一纵横南北、贯穿东西的港口,南京港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一直令其竞争对手垂涎三尺。
    面对压力,连维新眼光独到、另辟蹊径,借翼上海,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果断加大岸线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控制了长江下游石油化工产品的物流链。经过整合,南京港拥有齐全的储罐种类,适应原油、成品油、乙二醇、对二甲苯等多种油品的运储,一举成为中国内河最大的石油、液体化工产品中转港。2006年亿吨大港南京港继续稳步发展,货物吞吐量达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85万标箱,油运业务量比重较大。以市场为根基,多样化融资,全方位发展。
    作为最早一批上市的港航企业之一,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透明,管理高效,绩效良好。龙潭、西坝和铜井三大港区29个码头泊位为公司的市值攀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资本运营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鉴于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发挥差异优势,主打长江下游石油牌,打造资本精品企业,寻求特色发展,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石油王”。


    连云港港口发展爆发式增长的引爆人,一位具有理性思维、优化资本、借助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的企业家。坚定的信念使他带领连云港港口一班人实现了深水航道的拓宽和现代化集装箱大码头、大航道的建设。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优化和整合港口资源,优先发展集装箱码头,加强硬件建设,解放了生产力;活化区域优势,盘活了港口市场。港口发展建设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2006年开展“大客户贵宾服务,散户个性服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爆破式增长率达3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30万TEU;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实现投资20亿元,在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成功地推进了“一体两翼”,使仅有4000万吨港口通过能力实现了7200万吨的实际吞吐量。在∏型经济带中,实现区域集装箱吞吐量4万TEU,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过境运输优势明显,占全国亚欧大陆桥集装箱货运量的90%,年增长率达55.7%。改变单一追求利润最大化,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港口自身的综合实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鉴于其审时度势,服务为先、引爆连云港港口井喷式增长,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智多星”。


    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讷于言,敏于行,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完善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批准建设的四期工程十个泊位中三个泊位全部建成投产,深水航道工程完成了预期计划;20万吨矿石码头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有力地加强了与沈阳经济圈的合作,为沈阳和辽宁中部城市群建造了一个“海上通道”,建立了合作共赢的战略同盟,又辐射东三省、内蒙古等广大的经济腹地。2006年吞吐量累计完成9500万吨,集装箱101万标准箱,两大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纪录。
    提出“主业为先、效益为主、管理为重、发展为本”的经营方针并收到实效。“没有企业职工的奉献,就没有营口港的发展。”为港口谋发展、为职工谋幸福,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企业家所应具备的机敏的睿智、超前的思维、果断的决策、高度的责任心和运筹帷幄的驾驭能力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佳的体现。面对指日可待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经走出平阳、居高临下的高宝玉,值得世人的期待。鉴于其兢兢业业、爱港如家、蓄势待发、敏感睿智的特性,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东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