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发布人 |
时 间 |
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徐剑华何时把刘斌“打”死最有资格撰写《绩效评价报告》的是刘斌,最有资格对《绩效评价报告》进行评价的是徐剑华。从《竞争力排行榜》论战PK比分来看,徐剑华教授略占下风,刘斌博士略占上风。但徐教授没有输掉,那才是就12亿元市值的讨论;到了175亿元,徐剑华教授被刘斌博士“打”得哑火了,但远没有被“打”死。徐教授,不要选择沉默,您曾告诉过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海运网
·九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
狗尾续貂--我也来一评 |
2007-08-13 |
文人相轻,学者相轻,中国的悲哀。当一份令人振奋的、有着学术价值的绩效报告出炉时,如果众位学者不断往其身上泼脏水、以尽显他们的“水平”,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刘斌VS徐剑华 |
打。。打。。。打。。打劫 |
2007-08-13 |
刘斌与徐剑华的博弈,不仅仅是两个人的较量,我看也是南北两所海事大学的较量。刘斌,徐剑华,任重道远哇。
·海事大学,海纳百川 |
哈利。波特 |
2007-08-13 |
3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中说的众多好汉均出自大连海事大学,让人佩服。看来,名门出将才,不虚此言。
·8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
何时把刘斌“打”死 |
2007-08-13 |
8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徐剑华何时把刘斌“打”死
最有资格撰写《绩效评价报告》的是刘斌,最有资格对《绩效评价报告》进行评价的是徐剑华。从《竞争力排行榜》论战PK比分来看,徐剑华教授略占下风,刘斌博士略占上风。但徐教授没有输掉,那才是就12亿元市值的讨论;到了175亿元,徐剑华教授被刘斌博士“打”得哑火了,但远没有被“打”死。徐教授,不要选择沉默,您曾告诉过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海运网
·7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
学者较力 掷地有声 |
2007-08-13 |
7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学者较力 掷地有声
徐剑华教授等选择了沉默是出于一种无奈。《2006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算得上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仅数据的收集就达10万个以上,资料上千页,计算机运算时用了23小时。新闻稿虽约3000字,但字字黄金,掷地有声,尤其是对日照港的评价,“要政绩,不要业绩,为亿吨大港不惜负债经营,”更是大胆直言。不知徐教授等感受如何?《竞争力排行榜》涉及到的是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绩效评价报告》涉及更多的是“财务管理学” 的专业知识。两个专业,隔行如隔山,不知徐剑华教授的“学力”能否胜任?
·6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
学力乎 魄力乎 |
2007-08-13 |
6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学力乎 魄力乎
曾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上海海事大学的徐剑华教授选择了沉默。徐教授在港口业也是一位三朝元老了。在《竞争力排行榜》刚一出炉时,他便急不可耐地充当马前卒,许多人认为他和刘斌的论战一定是唇枪舌战,激烈无比,但刘斌选择了沉默。刘斌是对的,徐剑华教授是错误的;如今刘斌选择了高调出场,徐剑华教授则选择了沉默,刘斌则更是对的,他更是错的。人们从徐剑华教授的简历中可以找到许多令人眩晕的头衔,令人感到他是一位伟大的教授,当人们拜读了徐教授的对《竞争力排行榜》的大作后,会感到他在学术上真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曾把徐剑华教授近似人身攻击的论文送给刘斌,刘斌看完后哈哈大笑。他的豪放形成的冲击波足以冲跨任何阻力,他的豪放足以融化任何对《竞争力排行榜》的冷漠。徐剑华教授长期校园里象牙塔式的学术生活,与实践相脱节,他所谓的“服务榜”不仅远离中国现行的实际,并且可操作性差。不难看出,刘斌的几部力作问世是具有雄厚的实践和学术沉淀的。只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的教授,特别是管理学的教授,难免不让人感到空中楼阁,人们对徐教授的感觉就是这样。
·5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
树欲静 风不止 浪难平 |
2007-08-13 |
5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树欲静 风不止 浪难平
实业界和学术界的争论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对《竞争力排行榜》作了亲自批示,责成水运司加强对港口竞争力的关注和研究。为论证《竞争力排行榜》的科学性,拨出专项基金委托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航运交易所联合对《竞争力排行榜》进行研究,一年之后,交通部水运司在上海确定了以“厚重、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确认了《竞争力排行榜》。曾有人问过刘斌,你的《竞争力排行榜》有什么权威性?刘斌回答:“《竞争力排行榜》只具有科学性和公正性。” 还曾有人问过:“许多人认为你撰写的排行榜是错误的。”刘斌回答说:“用不了那么多人证明它是错误的,只要一个人能证明就行了。”《竞争力排行榜》发布后,沪深两市以12亿元的上涨对刘斌做了一个小小的回答。而175亿元的巨大市场回应,我猜想,能够引发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又一次多大的探讨和论战,而现在,我注意到的是寂静。学术界对《2006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反映了出奇的寂静。这种安静也许有两种:一种是爆发前的沉默,它也许酝酿着更大的风暴;一种是对刘斌的无奈和接受。
·4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
强强联合 横空出世 |
2007-08-13 |
4评《2006中国港口和航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报告》
强强联合 横空出世
这样的组合见证了他们2006年和2007年卓有成效的贡献。2007年,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推出了《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以下简称《竞争力排行榜》),该排行榜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发布后,在港口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榜第一次按照13个指标来排列中国港口前25名的排列,颠覆了以往按照传统的以吞吐量为排列标准,这对于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来说,是名不见经传的一小步,但它却是中国港口界管理革命的一大步。该榜一出笼,即遭到了大连市港务局惠凯、大连市副市长何建中的不满,他们以各种途径要求撤回该《竞争力排行榜》并以行政手段胁迫中国国际海运网和世经所,甚至扬言要控告和开除刘斌等人。上海海事大学的徐剑华教授连续撰写了三篇论文,发表于《珠江水运》、《世界海运》、《中国港口》等刊物上,试图批驳、规劝、推倒刘斌撰写的《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接着,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刘波、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物流及交通研究项目主任的王缉宪、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大连水面舰艇学院的教授陆儒德、宁波大学海运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的朱意秋、《中国港口》杂志社的茅伯科以不同方式对该排行榜进行了点评和批判。此时,最引人关注的是大连海事大学前校长吴兆麟教授对排行榜的评论,他认为,“从整个课题研究报告内容看,该课题研究人员为完成课题任务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一定创新精神,取得了既有学术参考价值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预期研究成果。因此,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公布该课题的研究报告的确是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值得充分肯定。”在港口和航运界久负盛名的吴兆麟教授给予《排行榜》以充分的肯定,他的首肯,似乎一言九鼎。
·众里寻“你”千百度——在这呢。。。。 |
辛弃疾第二 |
2007-08-13 |
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在灯火阑珊处!我可找到“你”了。俄的亲娘哦,向《报告》问好!
(共464条记录)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当前页 2/47 共4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