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台海型”战略的军师。一位集政治上的成熟与经济上的敏感于一体的企业家。面对厦门港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的边缘,腹地相对狭小,经济总量有限的不利地位,紧紧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机遇,走出一条厦门港的“台海特色”的道路。
2006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78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400万标箱。一方面大力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优势,利用厦门象屿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实行“区港联动”,拓宽我国东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出海战略通道,增强厦门的辐射能力,为福建、粤东北、赣东南及浙南等广大腹地的对外贸易提供便利、低成本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充分把握位处台湾海峡的区位优势,作为海峡西岸唯一的深水大港和大陆首批两岸试点直航港口之一,瞄准高雄自由贸易港区,争取更加开放的政策,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作为与我国台湾省隔海相望的台海枢纽港,加强与台湾的沟通、交流,为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作好准备,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强做大主业,服务海峡西岸,走向世界。”曾英国以一位目光深邃的思想家规划了厦门港下一步的发展战略。2006年进行了港区整合,使得厦门港的岸线资源大大增加,为厦门港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给厦门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厦门港从干线港变为枢纽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鉴于其为厦门港认真把脉、定位正确,大胆尝试,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台海战略”的思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