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深受青岛港职工的爱戴。带领青岛港一班人在“十五”期间完成了集装箱码头、20万吨级矿石码头、油码头和煤码头的大规模建设,实时地承接了我国黄河和环渤海湾货物吞吐量的爆发式的增长。2006年全面开展了港口企业创新再造,创立了青岛港的学习型组织模式,用真理的力量启迪青岛港职工,使农民工变成了人才工;开展了科技创新,如“三调合一”、“物流商务中心”、EDI等工程。其“油改电”工程一项就在2006年节省了3000万元。用1亿吨的吞吐能力创造了2.2亿吨的吞吐量,用300万TEU吞吐能力完成了76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2006年上缴地税5.3亿元,实现净利润15亿元。运用资本运营的手段,成功地整合了青岛港油码头,优化了资源,清偿了债务。建立了一套适合青岛港发展的管理方法,对我国特大中型企业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矩阵式和柔性化模式将全集团管理人员压缩到90人,人均管理总资产1.8亿元、人均利润1666万元,使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不仅如此,人性化的管理,电子化技术的采用成倍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常德传堪称世界级的港口管理者,中国港口发展的一面旗帜。以身作责,严于律己,德高望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职工疾苦是其个人影响力和个人魅力的真实写照。他所释放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反映于青岛港职工的敬业精神中。鉴于其敏锐的港口经营意识,一套适合于青岛港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及方法,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教父”。

    天津港务集团总裁。一位善于借势造势、应时而动、实时打造中国“第三极”经济发展带物流中心的企业家。天津港严重的淤积状况是世界港口建设的难题,然而,面对国际船舶大型化趋势,于汝民果断的突破“以淤泥质海滩为基础的天津港是不可能建成深水港”的传统思维模式,提出了天津港向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战略。利用港口泥沙回淤和软基处理技术攻关的新型防波堤结构技术,带领天津港由人工港逐步走向深水型大港,开创了世界港口建设的先河。利用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部署,成功地提高了港口集装箱和油、煤等散杂货运输能力。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高达48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2.5亿吨。
    在推动天津港发展的道路上,利用天津的国家战略优势,在目前国家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试行中国首个自由港,重点推行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等业务,全面推动港口全球化进程。伴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天津港的交通枢纽得到充分的发挥。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完善的人才保留制度、与黄金客户结盟,将物流、人才流、资本流嵌入天津港战略路线图,形成了以天津港为核心的港口网状发展路线。坚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饭”,不断增强科技含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再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鉴于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设计,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战略家”。

    上海港口管理局局长,本榜单中唯一的一位政府官员,一位具有全球视野发展中国国际航运中心伟大复兴的设计者。在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原本孕育上海港发展的黄浦江变成了制约中国国际航运中心伟大复兴的瓶颈。为改变大量货物需从釜山、东京中转的局面,利用国家对上海港政策倾斜的机遇,鼎力保荐洋山港,结束了上海没有深水港的历史。
    随着洋山集装箱港的试运行,上海港吸引了上海以北所有到欧洲的中转箱,吸收了上海以南到北美的中转箱,改写了世界航运中心的格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高效的硬件设施,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巩固了上海港“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2006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100万标箱。加入国际港协,标志着上海港成为中国首个作为政府港口管理机构加入该组织的团体;注重完善国际货代行风评议制度和日常投诉制度,强调国际货代行业服务规范,实行国际货代行业指导价制度,引入国际竞争机制,强化国际意识环境;积极推动长江整合战略,同南京、武汉、重庆等港口打造一条竞争、共赢的经济链,决意唤醒长江黄金水道这条“睡龙”。
    上海港代表着中国港口精神。鉴于其“以港兴市,借市扬港,联远合近、做强做精”的思想和对中国国际航运中心复兴的积极推动,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设计师”。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具有进取精神,积极向上,敢于挑战命运的企业家。面对东有厦门,西有湛江,南有深圳、香港形成的铁壁合围,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化压力为动力,纵横捭阖,求生存,谋发展,港口发展一年一大步,将广州港从一个老港、内河港变为年吞吐量2亿多吨的大港、新港。整合了内部资源,加大了投资力度,改造和新建多个集装箱码头、煤炭码头,提升了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了集团实力。2006年加快了集装箱码头泊位建设,浚深航道,提高港口科技含量,使广州港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的综合性主枢纽港。2006年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60万标准箱。
    有着“南拓”战略“引擎”之誉的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建成试投产,标志着广州港开始了由河口港向海港的跨越。同时,也标志着南沙港区粮食等散货泊位建设的开始。鉴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积极带领集团公司全体职工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挑战者”。


    深圳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极具领导魄力、善于精打细算、创造深圳港神话的企业家。低成本、高效率、优质服务三大特色构成了闪耀在南中国上空三道耀眼的光芒。处于这一光环中心的将门之子,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将盐田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打造成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世界级集装箱大港,书写了盐田港人的神话。 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00万标准箱,建成9个5-10万吨级的集装箱专用泊位。单港吞吐量雄居全国第一,人工作业成本全国最低。极具竞争力的港口使费、高效流畅的桥吊作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堪称中国第一效率大港。以品牌、信誉、资金、管理为先导,以人力资源优势为平台,以优化港口管理为契机,发扬盐田港人“坚韧、团结、务实、创新”的精神,加快盐田港的发展。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面对香港、新加坡激烈的竞争,实力雄厚的盐田港呈现出新一轮增长势头。凝聚着对企业、对职工、对国家的忠诚,更加显现一个企业家抓机遇、求发展的魄力、智力,彰显一个企业家将盐田港精打细算的神话进行到底的能力、胆识。超越香港、实现集约化运营、带动区域经济腾飞,郑京生为此将做出更大的贡献。鉴于其对速度、效率和服务优化的深刻理解,被誉为2006年中国港口管理界的“金算盘”。